返回

贬妻为妾后,渣夫全家跪求我原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95章 争论不休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九十五章争论不休

    沈玥却没有退缩之意。

    她脊背笔直,跪在地上,脸上神情虽然恭敬,清丽素净的眉眼间,却有不容辩的坚定。

    从宋怀断案的故事,宣明帝其实已经明白了她所指的“铁证”,那也确实是无从狡辩的证据。

    若真在御书房重现、演示出来。

    裴玄的欺君之罪,就再没有辩驳的余地了。

    沈玥态度虽然坚定,却将选择权交给了宣明帝,要不要继续审下去,全在宣明帝一念之间。

    他若同意继续,说明对此案没有偏颇,只是公正问案。

    若不同意……

    沈玥心里暗想:那就证明,宣明帝确有偏心!

    不允演示的唯一理由,就是避免证据落实,包庇裴玄。

    沈玥想要试探宣明帝的态度,至于真相如何,想必御书房里除了太子,其他人多少都有数了。

    宣明帝眼神微深,还未开口。

    定远侯却忽然站了出来,“皇上,臣认为可以让沈玥现场演示,毕竟真相如何,总要查个清楚。”

    “老臣附议!”周老爷子立刻拱手,“裴玄刚才所言前后矛盾,有太多不合理之处,想必皇上和各位大人都听得出来,现在沈玥既说有铁证,不如让她演示一番,皇上也好亲眼所见。”

    裴玄咬紧牙关,后背冷汗津津。

    定远侯是朝中武臣中流砥柱之一,虽与沈家不算亲近,却与沈观山有旧时袍泽之情,这些日子没少在朝中为沈家求情。

    他也是坚持重新调查沈家兵败内情的武臣之一。

    周老爷子就更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穆首辅沉吟不语,张次辅却反驳道:“荒谬,此处是皇上的御书房,又不是审案堂,怎可任由一女子在宫中放肆?”

    裴玄心里一松,内阁次辅张庭和一向重视礼数规矩,沈家兵败后,首辅穆居正为人谨慎,并未直接表态。

    而以张庭和为首的内阁其他几位重臣,却一力主张严惩,绝不姑息。

    因此,张次辅和定远侯立场相冲,双方各有文武官员支持,在朝中吵的不可开交。

    定远侯冷声道:“皇上亲自问案,自然是要彻查真相,如今证据已经摆在眼前,岂有不看之理?”

    张次辅冷笑,“哪有证据?我可没看到沈玥拿出实打实的证据来,她不过讲了个故事,侯爷就轻易信了吗?”

    “张大人若是不相信,让沈玥现场演示一下又有何妨?”

    “皇上御书重地,岂是她一介罪臣之女可以放肆的?”张次辅甩袖怒道,“简直荒谬!”

    定远侯眼底含怒,却无法回嘴。

    虽然沈家罪名还没正式定下,但看皇上这几日的态度,明显对沈家所为心存不满。

    这一句“罪臣之女”,他也不能轻易反驳。

    毕竟,边关亲自送来,沈家贪功冒进的罪名折子,还在宣明帝案头上放着。

    沈玥安静地跪着,没有发言,却将朝中文武两派的矛盾与分裂,看得清清楚楚。

    “够了。”宣明帝沉沉开口,“定远侯,张爱卿,你二人都是朝中重臣,在朕的御书房中大呼小叫,成何体统?”

    “臣知罪。”定远侯和张次辅立即拱手认罪。

    但定远侯紧接着又说:“皇上,臣还是认为,应该让沈玥把证据显示清楚,毕竟言官弹劾裴家,与沈玥所言如出一撤,此案朝中百官都已听闻,若不彻查清楚,只怕朝中会有非议。”

    周老爷子也拱手道:“皇上,关于沈裴两家和离之事,近日来京中流言纷纷,百姓们也有诸多非议,若不及时澄清,只怕京中民心不稳。”

    这话多少有些夸大其词了,单说和离一事,其实远远没有这么严重。

    但谁让沈家现在是风口浪尖呢?

    边关战败,谣言丛生,沈玥又是沈家唯一留下的女儿,京城里的目光和非议都落在她身上,确实不是能随意处置的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沈家在军中威望极高,又战功累累,哪怕现在名声有所动摇,也仅仅只是在京城。

    京城多年不打仗,普通百姓离边关战事很遥远,他们对沈家的指责贬低和辱骂,从不代表军中将士。

    而沈家在军中名声如何,只看那些护着沈玥的伤残护院,就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朝中这些天为处置沈家的事情,吵得沸反盈天,原因就是朝中超过半数的武将,尤其是老资格的武将重臣,包括定远侯这种武臣勋贵在内,都不相信沈家父子会贪功冒进,坚持要求重新调查内情。

    宣明帝迟迟没有对沈家定罪,也是担心处理不好,会引来朝中武将的反弹,让军中将士寒心。

    文臣执朝,武将定邦,文武两派是朝廷核心,缺了哪一方都会出事。

    而且,边关现在还在打仗,局势相当不稳,正是用人之际,这个时候让武臣群体心寒,显然不是明智之举。

    周老爷子隐晦提及的“民心”二字,暗指的也是这一点。

第95章 争论不休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